晋评 | 绿色金融助推山西低碳转型发展发表时间:2023-11-15 22:25来源:山西日报 2023年10月30日至31日中央金融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金融工作,分析金融高质量发展面临的形势,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会议明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绿色发展离不开金融支持,绿色金融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是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赋予山西的重大使命,也是山西作为国家重要综合能源基地的优势所在。在新发展理念的指引和国家政策的推动下,金融部门将自身绿色金融优势和山西能源革命相结合,布局绿色金融发展新赛道,采取一系列政策措施,不断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优惠利率贷款投放和对能源企业转型的支持力度,发挥绿色金融创新能动性,完善绿色低碳发展经济政策,强化财税金融“引擎”支撑。 以金融助力“双碳”目标,主动融入山西低碳转型及能源革命战略。围绕山西高质量发展担当作为,服务“双碳”目标,不断加大产品和服务创新力度,着力完善绿色金融政策框架和工作机制,充分发挥结构性政策工具引导撬动作用,推动金融产品创新,在支持能源产业绿色低碳转型方面取得积极成效,以财税金融“活水”助推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发展。 形成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稳步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在“双碳”背景下,构建安全高效、可持续发展的能源体系,是稳步推进绿色低碳转型的关键。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以绿色贷款和绿色债券为主、多种绿色金融工具蓬勃发展的多层次绿色金融市场体系。2021年,中国人民银行设立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两项货币政策工具,激励和引导更多金融机构以市场化方式支持绿色低碳发展。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6月末,山西省绿色贷款余额4485.3亿元,其中清洁能源产业贷款余额2197.8亿元。辖内金融机构共发放碳减排领域贷款260亿元,重点支持了184家企业在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清洁能源领域的286个项目建设,带动年度碳减排量超615万吨;共发放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领域贷款262.2亿元,重点投向了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开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电保供、民用清洁供暖等领域,惠及企业58家。一笔笔绿色贷款,带活一方经济,正是绿色金融发展的生动写照。 完善绿色金融工作机制,增强窗口指导针对性有效性。绿色金融在绿色产业及生产性服务方面发挥着资源调节作用,绿色信贷政策通过银行为节能减排产业提供大量的优惠政策,并提高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融资成本,促使资金向绿色产业流动,从而促进绿色产业资本集聚,阻碍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的资本形成。例如,《关于大力发展绿色金融支持全省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指导意见》强化部门联动和产融对接,指导金融机构聚焦煤炭煤电行业绿色低碳转型、清洁能源发展等重点领域加大融资支持力度,按季开展地方法人银行绿色金融评价,细化完善评估标准,强化评估结果运用,引导其在信贷规模、资金价格等方面向绿色领域倾斜。同时,强化政策工具运用,提高金融支持绿色低碳转型的精准性。建立常态化政银企融资对接机制,指导金融机构以山西能源革命综合改革试点、能源产业“五个一体化”融合发展为契机,用好碳减排支持工具和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加大对相关领域的优惠利率贷款投放,助力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推动业务创新,增强金融产品的适配性。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不断催生新的、多样化的绿色金融需求,金融机构只有加快产品和服务创新步伐,才能不断满足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加快培育和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例如,建设全国统一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落实国际减排承诺的重要政策工具,而其中的关键是建立碳排放的信息共享平台,也就是“碳征信”的支撑。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指导山西省级地方征信平台——“信通三晋”与人民银行长治市分行协作,依托企业“碳账户”信息,推出了企业碳信用报告,并以长治市作为“碳征信”应用试点,为金融机构投放绿色信贷提供数据支撑。企业碳信用报告承载了企业概况、企业碳排放情况等多方面内容,形成碳排放主体的精准画像,其中,通过测算企业碳排放评分,为其进行四色贴标,给予金融机构不同的信贷建议,对于绿色评价较好的企业予以信贷倾斜,充分发挥碳账户数据挖掘碳信用、碳信用赋能企业融资的作用。通过对企业“碳账户”信息的采集,推出企业碳信用报告,为金融机构投放绿色信贷提供数据支撑,正是山西通过金融手段助力“双碳”的有益尝试。同时,推动金融机构创新落地多项全国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类业务,如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债权融资计划5亿元、首单“可持续发展挂钩+能源保供”债权融资计划10亿元、首笔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3亿元等,精准支持能源产业绿色转型。 绿色金融既是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也是金融业自身转型发展的动力源泉。推动山西省金融高质量发展,要坚守服务实体经济这一根本宗旨,聚焦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把更多金融资源配置到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加大对能源产业绿色转型、制造业振兴升级、科技创新和中小微企业等领域的支持力度,做好绿色金融文章,更好地服务绿色发展。 |